首页

上海女医熙熙

时间:2025-05-29 13:49:30 作者:静音训练、静音吃饭!这座军营为何要无声? 浏览量:17745

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驻扎着一支特殊的部队

他们的营区

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居民生活

武警官兵

一直执行着“无声”的军令

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他们的声音不能超过80分贝

武警上海总队某中队

驻扎在上海利西路的弄堂里

营区与居民楼融为一体

为了不打扰周围居民的生活

这支部队没有起床号,没有口令

取而代之的是手势指令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介绍:

“如果早操下队列口令

声音会比较大

会影响到休息的居民

所以我们用无声口令来代替

我们早操训练时不能踏步

踏步会发出嗒嗒的声音”

不仅如此为了日常提醒大家注意音量

营区大厅、楼梯口等地

都放置了分贝仪

标准是80分贝

人们日常对话音量约是50至60分贝

但稍用力拍手

音量就超过80分贝

而战士们在军营里的所有行为

包括说话、走路、吃饭

都不能超过80分贝

因为场地有限

部队日常训练在30平米的楼顶进行

与附近居民楼的窗户仅5米之隔

正常的突刺训练是喊杀冲天的

可这里的战士们却

只张嘴不发声

中队指导员李昊昊说:

“一些新同志

刚下到单位时不适应

感觉被束缚了手脚

但是经过‘老带新’

他们慢慢形成了习惯和自觉”

这份“无声”的坚守

也赢得了附近居民的认可

从“入沪不入户”到“军营无声”

他们把先辈的精神延续至今

武警上海总队多支部队的前身

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晨

市民们打开家门

惊奇地发现马路边上

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刚下过大雨的街道湿寒漉漉

战士们怀抱枪支和衣而眠

坚决遵守“不入民宅”的纪律

上海战役的见证者回忆:

“我活了这么久

没见过这么讲纪律的”

76年前的先辈们把《入城守则和纪律》

挂在背包上向上海行进

76年后

驻守在弄堂里的武警官兵

也人手一份《军营无声八项守则》

把“入沪不入户”的精神

刻印在心中

从“入沪不入户”

到“军营无声”“军令无声”

变的是时间

不变的

是刻在人民解放军骨子里的纪律

体现了一支军队的优良品格

这种品格

在震天炮火中

也在寂静守护的万家灯火中

  监制丨刘一鸣

  主编丨张聪

  记者丨刘干 赵怡婷 关树声 郑张昀

  刘宇峰 万禹佳 李军学 赵乾

  (央视军事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十大公民举报案例”案例二:龚先生规劝2名朋友主动投案自首

记者在这款App中看到,平台内几乎所有短剧都是免费观看,不但无需充值解锁,观看过程中也不会弹出任何广告。这些短剧中不乏付费爆款之作,比如上线首日充值破2000万元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登上多个平台充值榜前列的《夜色将明》《引她入室》等。

人口增量高居第一,这个城市靠什么吸引人?

习近平指出,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国家谋求独立解放和自主发展的榜样,中埃塞关系堪称中非友好合作的榜样。两国政治互信基础牢固,各领域合作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中方愿同埃塞持续深化团结合作,推动两国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为推动中非友好作出更大贡献。

数字乌镇之变:“触网”十年 不止水乡

1966年发掘的大同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司马金龙墓,出土了大量釉陶器物,有骑马武士俑、仪卫俑等,这些器物皆用粗红黏土作胎,施绿、黄或酱色釉,造型生动写实,极富生活信息。

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心系家国

报告指出,近年来,亚洲电源装机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投资力度加大,太阳能和风能是亚洲可再生能源的重点领域,中国对亚洲绿色电源装机发展的贡献率约七成。

已达300起!2024年以来美国大规模枪案频发引关注

三明10月30日电 (雷朝良 吴振湖)土豆炖牛腩、红烧带鱼、西红柿炒蛋、清炒茭白、红烧芋头……这样“二荤三素”套餐仅需4元,如何办到?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双洋村,当地采用“政府补助一点、老人自付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爱心慈善捐赠一点”运营模式开办长者食堂,自今年8月开门营业以来,不断摸索改进,赢得了村里老人的一致称赞,“生意”越来越红火。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